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发展要如何与人共处
发布时间:2014-03-24 点击率:3234
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发展要如何与人共处。
工业机器人智能的进化尚未摆脱人类单独进行。以机器人为代表和具体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许多文学作品中想象地描写了其机器人的智能超过了人类智能,那么,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翻版吗?
目前对“人工智能”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的理解是用机器如计算机加上传感器、机电设备等模拟人的智能的技术,又被称为“机器智能”、“智能模拟”。目前随着自动化、网络等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这个词被泛化,比如智能社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都是基于智能程序的社会化应用,指向更先进的实现自动化技术。说起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模拟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诸如感知、记忆、情感、判断、推理、证明、识别、理解、通信、设计、学习等思维活动,但很显然非有机体的机器,人类智能相应的生命现象遗传变异繁衍生长甚至思维本身的直觉、顿悟等在其身上还并不存在,在模拟中会有所取舍。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机器人带来了怎样的功能变化?自上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第一代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如机械手,单一操作、自动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处理外界的信息;到了七八十年代,有了感知机器人作为第二代机器人具有多项能力,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环境,控制其自身行动的能力,进入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大规模登场,它具有多种外部传感器组成的感觉系统,可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处理外部环境信息,能自主地完成某一项任务;本世纪以来,多种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的机器人得到大量应用,不仅能推理、判断,而且可以进行语音识别和情感识别。这种机器人在日本、欧洲被重点研究和推广,准备分担起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重任。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功能多样、更高级类似人脑的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
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在进化吗?作为工业机器人能用“进化”一词来说明其发展并不准确,至少对已有的机器人发展史来说并不适用。机器人的智能都是人类赋予的,是人以科学技术的手段让其智能发展的,即使未来计算机有了自学习的功能,也是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适应环境,而无自主的突破,谈不上进化。
目前机器人的智能只有1岁多幼儿的水平,那么,机器人智能与人脑相比,目前模拟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学家雷·库兹韦尔预测在21世纪20年代末,电脑就能达到人脑智力水平。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全面模拟大脑?
大脑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个神经细胞又有数千到数万个突触,也就是说大脑信息处理采用的是数万到数亿序列的并行运算,而电子计算机却只能处理串行运算或者少的可怜的并行运算。从这个角度看,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信息组织方式以及使用方式,都远远落后于人类。人类智能包括感知、学习、推理、对策、决策、预测、直觉、联想等多个方面,而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能实现某一方面的初级功能或者说一个功能点。人工智能是要模拟人的智能,但人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真正模拟,这正是计算机的分析判断与人脑思维的本质区别。用机器来重建大脑工作模型作为物质基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
辽宁日报:那么从技术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王志良: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机器情感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是未来人工智能重点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模糊处理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判断推理功能,并行化技术旨在实现快速决策 ,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语言识别及赋予机器可以以情感模式让它更好地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目前在交互式人形机器人这个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情感表达、语言交流、语言感知、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就可以识别人的声音指示,甚至能学会对主人察言观色,满足主人的需求。
辽宁日报:是否可以说学习功能越强,人工智能的水平越高?
王志良:机器学习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那样自动地获取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和增强能力。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课题,可以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有了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才能算是真正有了智能。目前,机器学习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比如,日本的研究研究团队开发出的系统名为“自组织增量学习神经网络”(简称SOINN)的人工智能,当这类机器人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时,它懂得求助,如连接、搜索互联网,并将求助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存储下来用于未来的任务。
辽宁日报:人工智能虽然还不能全面超过人脑,但是就某些方面来说已经有了超越人脑的能力,前几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败给了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就是这些许许多多的方面加在一起,或者说在某一特定方面与人竞争,会不会出现对人不利的情况?
王志良:从计算机本身来说,在某项智能所产生在行为、功能上要强过人类,比如比人走的更快、耐力比人更强,在逻辑运算方面,电脑比人脑快等,这也正是人类发展机器人的原因,但就综合思维能力来说,离人类大脑差的很远,如果比较的话,目前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的智能、认知水平只有1岁多幼儿的水平,要想达到成人的智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走,还是很遥远的事。在当前的条件下人工智能很难跳出人类智能所及的范围,依然被人类所掌控,不会向电影中描写的那样威胁到人类整体,不过是在某些领域比人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已,也就是有人说的“部分超越 、整体上不及”。另一方面,因为“部分超越”,而且自学习能力的逐步发展,可能会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制定准则,让它具有正能量,防止危险的发生。
三条“铁律”给机器人戴上“紧箍咒”
辽宁日报:您说的准则是什么?是不是“机器人三定律”?
王志良:是的,又叫“三原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即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法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从这类似“二十二条军规”的法则中看得出,阿西莫夫当年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因为这一带有预言性的小说之言,往后竟成了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的“铁律”。
辽宁日报:随着智能程度的提高,“机器人三定律”在未来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吧?日本和韩国人工智能技术很先进,同时十分重视对机器人的约束,韩国已经起草世界上第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以防止工业机器人“伤害”人类。更有人呼吁加强机器人伦理的建设,这个是否有必要?
王志良:因为机器人有了越来越多的 “过人之处”,社会应用越来越广,所以要确保智能机器人对人的安全性。这个也很好理解,即使普通机器的使用也要有一定的安全要求,更何况是智能的机器。一方面,由于自适应技术上的不成熟,而盲目推出某项机器人,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结果给人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机器人则有可能被误用、滥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人机,这也是一种机器人,那么在用它进行作战轰炸的时候,它分不清目标是军队还是平民。这就有必要通过伦理也好、立法也好等手段进行规范和限制。这些都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在“三定律”的基础上制定更具体准则,给机器人带上“紧箍咒”,让其具有正能量,防止危险的发生。
辽宁日报:这个“紧箍咒”应该怎样带?
王志良:我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研发的行为,包括研制什么样的机器人,这种类型的机器人技术是否成熟,对其研制出来后是否有着较大的潜在危害进行考察,二是应用,包括管理已经生产出的机器人,其规范本身的智能行为,保证安全操作及不被滥用等。
工业机器人智能的进化尚未摆脱人类单独进行。以机器人为代表和具体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许多文学作品中想象地描写了其机器人的智能超过了人类智能,那么,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翻版吗?
目前对“人工智能”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的理解是用机器如计算机加上传感器、机电设备等模拟人的智能的技术,又被称为“机器智能”、“智能模拟”。目前随着自动化、网络等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这个词被泛化,比如智能社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都是基于智能程序的社会化应用,指向更先进的实现自动化技术。说起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模拟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诸如感知、记忆、情感、判断、推理、证明、识别、理解、通信、设计、学习等思维活动,但很显然非有机体的机器,人类智能相应的生命现象遗传变异繁衍生长甚至思维本身的直觉、顿悟等在其身上还并不存在,在模拟中会有所取舍。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机器人带来了怎样的功能变化?自上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第一代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如机械手,单一操作、自动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处理外界的信息;到了七八十年代,有了感知机器人作为第二代机器人具有多项能力,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环境,控制其自身行动的能力,进入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大规模登场,它具有多种外部传感器组成的感觉系统,可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处理外部环境信息,能自主地完成某一项任务;本世纪以来,多种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的机器人得到大量应用,不仅能推理、判断,而且可以进行语音识别和情感识别。这种机器人在日本、欧洲被重点研究和推广,准备分担起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重任。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功能多样、更高级类似人脑的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
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在进化吗?作为工业机器人能用“进化”一词来说明其发展并不准确,至少对已有的机器人发展史来说并不适用。机器人的智能都是人类赋予的,是人以科学技术的手段让其智能发展的,即使未来计算机有了自学习的功能,也是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适应环境,而无自主的突破,谈不上进化。
目前机器人的智能只有1岁多幼儿的水平,那么,机器人智能与人脑相比,目前模拟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学家雷·库兹韦尔预测在21世纪20年代末,电脑就能达到人脑智力水平。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全面模拟大脑?
大脑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个神经细胞又有数千到数万个突触,也就是说大脑信息处理采用的是数万到数亿序列的并行运算,而电子计算机却只能处理串行运算或者少的可怜的并行运算。从这个角度看,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信息组织方式以及使用方式,都远远落后于人类。人类智能包括感知、学习、推理、对策、决策、预测、直觉、联想等多个方面,而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能实现某一方面的初级功能或者说一个功能点。人工智能是要模拟人的智能,但人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真正模拟,这正是计算机的分析判断与人脑思维的本质区别。用机器来重建大脑工作模型作为物质基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
辽宁日报:那么从技术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王志良: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机器情感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是未来人工智能重点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模糊处理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判断推理功能,并行化技术旨在实现快速决策 ,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语言识别及赋予机器可以以情感模式让它更好地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目前在交互式人形机器人这个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情感表达、语言交流、语言感知、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就可以识别人的声音指示,甚至能学会对主人察言观色,满足主人的需求。
辽宁日报:是否可以说学习功能越强,人工智能的水平越高?
王志良:机器学习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那样自动地获取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和增强能力。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课题,可以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有了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才能算是真正有了智能。目前,机器学习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比如,日本的研究研究团队开发出的系统名为“自组织增量学习神经网络”(简称SOINN)的人工智能,当这类机器人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时,它懂得求助,如连接、搜索互联网,并将求助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存储下来用于未来的任务。
辽宁日报:人工智能虽然还不能全面超过人脑,但是就某些方面来说已经有了超越人脑的能力,前几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败给了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就是这些许许多多的方面加在一起,或者说在某一特定方面与人竞争,会不会出现对人不利的情况?
王志良:从计算机本身来说,在某项智能所产生在行为、功能上要强过人类,比如比人走的更快、耐力比人更强,在逻辑运算方面,电脑比人脑快等,这也正是人类发展机器人的原因,但就综合思维能力来说,离人类大脑差的很远,如果比较的话,目前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的智能、认知水平只有1岁多幼儿的水平,要想达到成人的智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走,还是很遥远的事。在当前的条件下人工智能很难跳出人类智能所及的范围,依然被人类所掌控,不会向电影中描写的那样威胁到人类整体,不过是在某些领域比人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已,也就是有人说的“部分超越 、整体上不及”。另一方面,因为“部分超越”,而且自学习能力的逐步发展,可能会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制定准则,让它具有正能量,防止危险的发生。
三条“铁律”给机器人戴上“紧箍咒”
辽宁日报:您说的准则是什么?是不是“机器人三定律”?
王志良:是的,又叫“三原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即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法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从这类似“二十二条军规”的法则中看得出,阿西莫夫当年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因为这一带有预言性的小说之言,往后竟成了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的“铁律”。
辽宁日报:随着智能程度的提高,“机器人三定律”在未来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吧?日本和韩国人工智能技术很先进,同时十分重视对机器人的约束,韩国已经起草世界上第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以防止工业机器人“伤害”人类。更有人呼吁加强机器人伦理的建设,这个是否有必要?
王志良:因为机器人有了越来越多的 “过人之处”,社会应用越来越广,所以要确保智能机器人对人的安全性。这个也很好理解,即使普通机器的使用也要有一定的安全要求,更何况是智能的机器。一方面,由于自适应技术上的不成熟,而盲目推出某项机器人,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结果给人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机器人则有可能被误用、滥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人机,这也是一种机器人,那么在用它进行作战轰炸的时候,它分不清目标是军队还是平民。这就有必要通过伦理也好、立法也好等手段进行规范和限制。这些都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在“三定律”的基础上制定更具体准则,给机器人带上“紧箍咒”,让其具有正能量,防止危险的发生。
辽宁日报:这个“紧箍咒”应该怎样带?
王志良:我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研发的行为,包括研制什么样的机器人,这种类型的机器人技术是否成熟,对其研制出来后是否有着较大的潜在危害进行考察,二是应用,包括管理已经生产出的机器人,其规范本身的智能行为,保证安全操作及不被滥用等。
下一主题:工业机器人正进入中国制造 |